貓讓人類渺小而卑微的終極必殺技,是她可以睡在盒子裡,讓你感覺她在賣席夢絲



我和我鄙夷的對象,原來距離如此接近



永遠不需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,因為喜歡你的人不需要,不喜歡你的人不會相信。

The Trick Is Keep Breathing




GLORY TO THE SHINING REMOVER OF DARKNESS




順順走, 慢慢來, 自得其樂, 不留痕跡




美韓軍演一波波,北韓聲討李明博叛賊,新聞稿如下:
李明博政權向朝鮮同胞的胸口"開槍放炮插匕首",實在令人恨之入骨,且看北韓的"正義鐵拳",將向仇人發出咆哮!!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真是經典啊!


說到我想去的地方,那就厲害了,藍天白雲,椰林樹影,水清砂白,坐落於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:馬爾代夫...也鬧政變了啊

Distractio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nsoles us for our miseries, and yet it is itself the greatest of our miseries.
--- French philosopher Blaise Pascal

it’s not nice to piss you off. and i know. but i was poking and sort of prodding, and kinda hoping, and always watching, for a reaction.
--- The Indie Queens are Waiting

Baby don't you know that it is understood, if you take away the sunshine, you also take away the starlight.
--- Architecture in Helsinki

我們自以為在演洛基,KO了就能光榮謝幕,沒想到門一踹卻是打不完殭屍,而我只有一把散彈槍,和一條OK蹦...

很奇怪,"魔球"裡最感人的兩幕,一個是小布聽女兒在樂器店裡唱歌,一個是小布在車裡聽女兒唱歌.......是誰說這是棒球片的?

Life is a Maze, Love is a Riddle.

活得好,不外乎:吃好丶睡好。除此之外,沒別的了。

年少時候,我們追求無限可能,複雜難懂的東西,例如愛情;年老之後,我們嚮往回歸原點,單純實在的東西,例如信仰..........和金錢。

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,僅做到一項,吾願足矣。有誰能做到全部,恭喜你...........ㄟ,醫生啊,這裡有病人。

And I want to be like lovers in an old romantic song, where the music fades away before the love it can go wrong.
--- jill barber




Young Galaxy, We have everything

Fance - Full Speed Ahead

The Book of Joe


2.11.2009

以巴恩怨史

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血腥暴力史,在很多人的記憶中,就像是打了一輩子,從來沒停過。就算是在國際調停下,短暫停火,鏡頭前握手言和,但總是不久之後,又重起勃谿,巴人自殺炸彈、引來以色列重兵還擊,一遍又一遍的不斷循環。到底以巴之間,有沒有解?要回答這個問題,或許必須要先釐清,以巴之間的恩仇,所為何來?他們到底是什麼時候,結下的樑子?兩邊爭得又是什麼?

喊著反猶太口號,一群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兒童和少年,對著戰車丟石塊,打完就溜,不需要旁白解釋,這一幅景象,已經說明了這裡是中東。 從1987年巴勒斯坦人發動投石起義開始,石頭對抗坦克的強烈反差,透過新聞畫面,向國際放送,突顯了巴人坐困愁城的絕望,也激起伊斯蘭世界的同仇敵愾,但在邊界另一頭,換個觀點,同樣的悲劇也在同時上演。

21歲巴勒斯坦青年,混在特拉維夫的市集人群裡,引爆身上的炸藥,瞬間奪走9名以色列人的性命,1命抵9命,復仇的短暫甜蜜,激進派的巴勒斯坦人認為值得,用盛大葬禮和金錢犒賞家屬,號召後人前仆後繼,冤冤相報的暴力輪迴,也從此啟動。

二戰結束後,以色列建國,引爆和鄰近阿拉伯國家的一連串戰火,是近代以巴紛擾的根源,但回溯到更早歷史,從西元2世紀以來,就散居歐洲各地的猶太人,由於在19世紀末,受到俄國等東歐國家當局的屠殺與迫害,逐漸興起猶太人獨立建國思潮,也就是所謂的錫安主義。猶太人大量自發性地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,當時統治巴勒斯坦的鄂圖曼帝國,同意接納這群人,不過新移民和原本的舊住民之間,卻悄悄醞釀排外情緒。

以巴紛爭,爭的是一塊地,所謂的巴勒斯坦,是從羅馬時代就開始使用的地域名稱,包含了現在的以色列、西岸、迦薩地區,還有部份的約旦、黎巴嫩、敘利亞領土。 在以色列人眼中,這裡是希伯來聖經裡以色列王國所在地,也是上帝賦予猶太人的應許之地,不過對回教族群來說,巴勒斯坦這塊地在中世紀之後,超過500年的時間都屬於鄂圖曼帝國統治範圍,也就是說,阿拉伯人才是原住民。

扭轉世局的兩次世界大戰,也是引爆以巴問題的導火線,鄂圖曼帝國在戰後崩解,受託照料巴勒斯坦的英國,治理無方,族群對立情形不斷惡化,1947年,聯合國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,猶太人和阿拉伯族裔分別建立自己的國家,這個看似公平美好的願景,不幸的是,在60多年後,依舊無法實現。

1948年,聯合國仲裁後後的第2年,以色列宣佈建國,激怒了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,也就是如今通稱的巴勒斯坦人,巴人對於只佔人口少數的猶太人,竟然分到過半的領土,感到極度不滿,武力抗爭也就一觸即發,戰火從一開始的內戰,延燒成泛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的圍剿,1948年到2006年之間,中東地區至少6場戰爭,都是為了巴勒斯坦問題而打,中東,從此演變為國際爭端的火藥庫,激進主義更趁亂坐大,煽動仇恨,對外輸出恐怖活動。

以巴問題,衍生成世局動亂的根源,國際社會為了化解干戈而做的外交努力,也從未停止過。 1978年,卡特斡旋,埃及總理沙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比金,簽下的大衛營協定,1993年,柯林頓出面,阿拉法特和拉賓握手達成的奧斯陸協議,先後都受到了諾貝爾獎和平獎肯定,可見外界對以巴停火,握手言和的殷切期盼。 只不過,巴勒斯坦這塊地,牽扯太多的歷史情結,敏感的耶路撒冷聖城歸屬問題、歐美國家對猶太人的補償心理,還有現實的水資源分配問題,都讓和談過程千頭萬緒,走走停停,以巴和平所需要的,似乎已經超乎人為的努力,更關鍵的,恐怕還是天時地利。

(民視新聞查修傑專題報導)

沒有留言: